其实这篇文章很早就像写了,但是自己也一直没有明白自己想写什么,直到最近自己慢慢才有一点思路
这篇文章并不想高谈阔论,只是自己的一些碎碎念,把自己对人生的一些看法的小总结。你可以把它当做一篇小说来看,我也想把它当做小说来写。
引子 #
中秋回家,同自己表妹聊天,她突然问了一句,大学哥哥没有谈一个女朋友,接着说道没有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,我楞了一愣,一本正经的对她说道,大学其实就是培养自己一个完整人格的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并且养成自己一个完整独立认知。
回去之后我仔细想想,我好像并没有回答表妹的问题,但是我自己也陷入了深思,大学这几年到底对我干了什么。
错觉 #
先不说大学对我做了什么,我仔细想了想我自己对自己定位。
你觉得你很努力? #
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大学还是很努力的,我没有沉迷游戏超过两天,我没有放弃学习新知识,在大学图书馆借了几百本书,可能比全班人加起来都多,大一到大三我经常去图书馆读书,尤其是大三,有时候会在图书馆读一天书
但是上面的上面全部我自己的错觉,我虽然不沉迷游戏但是经常会被游戏分心,我虽然读过很多书但是我一直是读那些别人认为是必读的书,而且我读过的书大部分都没有转换成为我真正的源泉
我就像一个饥渴的行者,在大河面前用手拼命的往口里塞水,我的确看了很多的书,但是这么多书就像流水一样,全部都流走了;这些知识对于我来说只是解渴之物,当我非常饥渴的时候,我会拼命的想得到它,但是当我满足的时候,这些东西就像泥土一样对我一文不值
所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每次借书的时候都是兴高采烈,但是当借回来时候往往翻了几页,然后就束之高阁,然后循环往复
你觉得你懂很多? #
没有出去之前,我在大学社团里面干过不少项目,所以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技术很牛逼,我是大神级别的人。我懂很多别人不知道的知识,我用过很多框架,我知道怎么搭集群,我知道什么是机器学习,什么是分布式,什么是代码规范。
然而出去之后才发现这都是错觉,你做过很多项目,你经历过百万规模的并发吗,你了解很多框架,随便挑一个框架出来,你能说出它的优点和不足吗,你看过源代码吗,你知道如何保证上千集群的容错率,你知道什么是大规模机器学习吗
挑出任何一个你会发现自己一直处在皮毛阶段,有时候你会用你还年轻但是学习能力强来掩饰你的不足,但是这只是你的错觉吧,不懂就是不懂。
你觉得你不需要明确方向? #
有段时间我一直很困惑自己未来发展方向,我搞过UI,搞过前端、后端,搞过机器学习、数据分析,搞过分布式、爬虫。编程语言更是多,C、C#、Python、Java、C++,node,JS。我对我自己的定位一直很模糊,我不知道我未来到底想干什么,我很羡慕那些从小就明确目标的人。
我一直为此苦恼,我也看过很多人的书籍、博客,我也看到过很多人写的相同的文章,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它是正确的,它告诉我你不需要明确你的职业规划,它给了很多有名的人例子,奥巴马、马云、马化腾、李开复他们在大学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。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大学就是应该多学东西,把东西学杂。
但是我仔细想想,这个也是错觉。
我从大二就开始有转行的念头,当时我是web后端开发,我当时觉得有没有方向无所谓,只要你多学就行,就这样陆陆续续混杂看了一年多书,直到七八个月前,我才开始反思。
我开始明确我的目标,把它当做我要干一辈子的方向去搞,我开始扣书,像一个干涸的大地一样汲取天空飘下的雨滴,我这时候发现知识是那么的宝贵,自己是多么的“native”;从一窍不通到入门到小小成就只花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,完成了一年多都完成不了的入门。
当然我最终没有选择这个方向,但是这个过程我从来没有后悔过,而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,它帮助我更加了解我自己,而且节省了我选择的时间。
总结 #
好像我的大学一直全部都是由错误组成的,但是这些错误真的对我来说毫无作用吗。其实未必,当我学完第一门编程语言C的时候,所以的“错误”都在默默的发挥的作用,我用静态语言的辩证思想学Python,我用动态语言的思想反过来学习Java,好像全部的“错误”全部融合成为一个圈,
我们好像一直在害怕自己出错,其实慢慢的发现那些没有错误的人生不是完整的。
小时候很羡慕那些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人,也有时候会幻想成为他们一样的人。没错那样的人生固然完美,但是我更喜欢一直跌跌撞撞的我,或许我经常走在错误的道路上,但是我享受了沿途的风景,不论最终结果如何,人生的意义还是沿途的风景吧!